党史学习共产党人“敢闯敢拼”心得体会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到飞速发展的改革时期,再到繁荣富强的新时代,都始终贯穿着一个“闯”字,“敢闯敢拼”早已成为共产党人根植血脉、代代相传的优良基因。启航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擦亮共产党人“敢闯敢拼”的底色,奋力走出一条好路,走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敢闯敢拼”就是要敢于踏进无人区,敢于啃下“硬骨头”。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这样一句台词:“逢敌必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丢脸的是不敢亮剑。”李云龙也正是凭着这种无所畏惧、敢于亮剑的精气神,在战场上无往而不利。现在回过头来看,李云龙的角色设定,其实就是代表一种“敢闯敢拼”的精气神。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还专门提出要大胆使用“李云龙”式的干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类干部绝不是匹夫、莽夫,而是闯将、干将,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是政治可靠、能打胜仗;
其次是敢抓敢管、敢于碰硬;
最后是坚持原则、心系群众。这些品质也就决定了这样的干部是大有可为的。


  说一千道一万,“闯”并不是盲闯、蛮闯,而是在对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和突破。所以说,“闯”要求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绩观念、过硬的能力本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也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和能力,“闯”才会有方向,“拼”才会有目标,“抓”才会有底气,“干”才会有成效。反观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干事创业一味求稳求顺,不敢主动突破条条框框、打破坛坛罐罐,做起事来自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有的政绩观缺位,搞些光鲜亮丽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寅吃卯粮的“举债工程”,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本领恐慌、能力赤字,空有一腔热血;
有的爱耍小聪明,安安稳稳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实际上是“挂着空挡踩油门”,工作原地踏步、毫无进展。


  当前,奋进“十四五”的行动令已发出,冲锋的号角也已吹响,容不得任何一名党员干部在踌躇、彷徨和等待,必须以敢闯敢拼的气概、开拓创新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汇集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要在思想上有大突破,坚决革除思维定势、突破思维的桎梏,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敢想敢闯敢试,以思想的破冰引领发展的突围。要在观念上有大解放,进一步掀起头脑风暴,厘清发展思路,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共识要在方法上有大突破,围绕发展需要,在切实吃透上情的前提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立足实情摸清下情,既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又对基层情况如数家珍,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方法措施不空不虚、不偏不倚。要在作风上有大转变,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对认准了的,挖空心思加油干;
对定下了的,一往无前朝着办,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