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新发展

赵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洛阳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同时,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1]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内涵的创造性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更为深邃、更为深厚、更为持久的理论根脉、历史底蕴、文化基因和民族特质。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引领,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这一重要论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自创建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契合点。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土壤。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可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现实表现。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内在价值的高度契合性、行动旨归的向度一致性和精神基因的深度融通性,既可以使马克思主义融入鲜明的民族特性使之更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科学的理论指引使之更加焕发生机与活力。可以说,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充分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根本上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回顾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原因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洞察时代大势,准确把握历史主动,接续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鲜明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基础,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源泉。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总结和系统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原则与独特风格,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厚重深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

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5]20世纪40年代,我们党再次明确提出,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6]。此后,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都一以贯之、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他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8]。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时代课题和理论创新成果。

可以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对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点规律的认识。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根基,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内涵,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广阔、深厚的文化基础,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生命力、感召力。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9]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揭示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各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逐渐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所有的实践探索既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也没有现成答案可以借鉴。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10]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问题,强调“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11],并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系统地回答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此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中国近代以来全部历史的基础上深刻指出:“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12]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民族特点结合起来,不断赋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时代十年,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升华,又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承,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的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但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亟待回答,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予以回应。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1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实现方式。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15]。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积累了厚重深邃、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与文化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支柱。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接续奋斗的历程中诞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起来,不断从中汲取理论创新的知识智慧、理性思辨和思维力量,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正是基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民族特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引领。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形成,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焕发生命力、富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走来的、从中华民族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才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多次强调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问题、启迪思维、贯通古今,“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16],“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17],又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赋予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持久的文化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18]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延续传承和充分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大力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相适应、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助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落地、扎根,不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坚守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19]创设、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既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方式。

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借以发挥作用的实现方式,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效载体,从根本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与传播效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创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语表达”,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之更符合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认知习惯、情感认同。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中国式”的话语模式诠释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中国式表达、实现了中国式运用,有效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建设发展的引领作用,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提出中国方案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以人民为中心、初心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文化标识,以结构性的元素融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系化的架构,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创设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中国具体国情特点和民族特色、体现中国人民认知规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标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增添中国智慧、融入中国方案。

必须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民族智慧,更加主动、自觉、娴熟地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推进理论创新,努力推出一批能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彰显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体现国内外受众认知特点的理论命题、概念范畴和文化标识,打造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话语体系。要用中华文化阐释科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切实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必须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襟、更加长远的眼光汲取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批判借鉴、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不断赋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文明发展贡献智慧与方案。

必须大力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外传播。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不断增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创设良好的内外部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时代化基本原理中国化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30期)2022-12-16——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11-23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时代人物(2019年30期)2019-12-16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5期)2017-11-27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5期)2016-01-16“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探索(2013年3期)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