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新冠肺炎疫情在结构性失业方面引发风险和带来就业形态改变

 新冠肺炎疫情在结构性失业方面引发的风险和带来的就业形态改变

 当前,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企业仍未全面复工,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尚未开始复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企业因为承受不住资金压力,不得不面临"破产"和"裁员",这就意味着短期内,全国的失业人口会有所增加,同时工作岗位也会相应的减少,对社会的整体就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具体来说影响可分为以下方面:

 一是聚集性服务业损失最大,可能出现大量倒闭和裁员情况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从对行业中观的影响看,聚集性服务业损失大,以万亿计,就业形势严峻。他指出聚集性行业,比如旅游、餐饮、酒店、交运、地产,受的冲击比较大。从大致测算来看,受重灾的这些行业,占GDP和就业比重高达30%。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我国的新增就业主要来自于服务业,这次受冲击的主要就是一些餐饮、娱乐、文化、家政、交通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所以就业的压力非常大,主要是农民工就业压力很大。他认为,社会政策要托底,要保就业和失业人员,对在校学生、贫困人群等受物价影响比较大的群体,也要补贴。

 二是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企业就业形势严峻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薛宏立表示,从2月中旬的商业银行信贷数据看,此次疫情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加剧了中小企业的洗牌,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称,目前就业问题并没有开始暴露,但随着疫情的深层次影响逐渐显现和传导,部分中小企业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就业压力未来可能大幅上升。他建议,在政策上必须做前瞻性准备,如创造就业机会、对中低收入人群给予消费补贴、失业保障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特别是处在成本收益持平线上以及拥有线下实体店的企业,会出现集中性的运营流动性困难,可能导致一批倒闭潮。

 三是大多数企业的招聘计划暂停或取消,新增就业岗位减少

 据中欧商业评论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的企业表示将不同程度地减少招聘需求甚至冻结招聘,以汽车零配件、文化娱乐、零售业为主。另一方面,有9.7%的企业充当“逆行者”,将会增加招聘需求,这类企业主要分布在医药制药、生物工程等行业。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危机是挑战,也蕴藏新机遇。此次疫情会催生出新的业态和企业,也会加速线上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为人口的就业机构带来新变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由于我国互联网经济相对普及,不少需求转移到网上实现和新创造,因此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比预期中乐观。比如消费的创造和转移可能能够对冲一些过度悲观的预期。消费创造方面,如生鲜食品网上订购和快递中间产生配送人员的GDP创造,还有远程办公、云服务等。消费转移方面,比如从电影院消费转移到网络游戏中。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疫情对数字经济的服务业部分是个机遇。2月3日,盒马宣布联合餐饮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合作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问题。这让人们看到了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的韧性与无限可能。国家应该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联网共享经济方面下大力气支持,这一部分的劳动就业弹性比传统制造经济要高,是保就业的短平快路子。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剑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诸多行业对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的需求凸显,云视频市场逐渐升温。并带动整体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革新了生产服务的跨境合作过程,并通过数字平台和实体设备,提供了新的交付方式,不仅会大幅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可贸易性,同时也会推动数字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贸易增长。